今天,是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致敬南通科技工作者 为创新点赞
来源:南通市科协 发布时间:2019-05-30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强调“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才创新”的重要性,激发了更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热情,为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当前,集多重国家和区域战略于一身,迎来改革开放以来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的南通,正广泛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建设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而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技工作者们的智慧与汗水。近年来,南通市科协积极履职,初心不改,众志成城,砥砺奋进,争当服务人才发展生力军,团结带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奋力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提供服务和支撑,为全力谱写南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凝聚更多智慧力量,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天,是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为创新点赞,向62万南通科技工作者致敬!

1905302300215996989.png

中国工程院院士、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晓松:

做神经再生领域的“领跑者”

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是百余年来世界临床医学研究中的一大难题。周围神经一旦缺损,就会出现神经支配区感觉丧失、运动障碍、肌萎缩等,致残率极高。30多年来,南通大学的顾晓松带领团队围绕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再生潜心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性成果。

res01_attpic_brief.jpg

从当年的简陋实验室,到如今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神经再生省部重点实验室;从当年医学院的普通学科,到现在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顾晓松数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屡个“第一”在顾晓松的实验室里诞生:研制生物力学性好、降解可调控、低免疫原性、有利于血管生长和神经导向生长的组织工程神经;发明生物可降解人工神经移植物,在国际上率先将壳聚糖人工神经移植物应用于临床;创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织工程神经修复长距离神经缺损的新技术方法;创新性地研制新一代细胞基质化丝素组织工程神经,并获中国发明专利及美国、欧亚等国际发明专利……顾晓松也先后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

去年10月,顾晓松团队的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创新中心正式揭牌。他表示,创新中心将建设组织工程系列产品研发平台,产生一批原创性发明与发明专利,形成系列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技术和产品,并将新技术、新产品转化进入临床应用。同时,将培育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产业群,形成千亿级产业群。

【创新感言】科技创新要有原创性,我们不是跟跑、并跑,而是领跑,是完全自主创新。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构建在国际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创新中心和产业发展中心,让神经再生研究站上世界最高点,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发挥作用。


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市科协副主席杨占平:

怀揣梦想,向国际醋纤行业隐形冠军进发 

由于醋酸纤维生产技术及其原料等长期被美国等发达国家所垄断,一度制约了我国醋纤工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杨占平认为,只有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才能放开手脚发展。

res04_attpic_brief.jpg

30年来,他带领团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致力于对烟用丝束生产的理论钻研和实践。团队研发的高温闪蒸纺丝工艺、高黏度浆液精细过滤技术等成果打破外国垄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组织开发了60多个丝束新品,其中高效过滤型醋酸纤维丝束被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他牵头开展的南纤公司超高速纺丝重大专项,完成工艺及关键设备的多项技术创新,近年累计增加丝束产量5594吨,新增利润超亿元。

在依靠自主创新推动企业实现华丽转型的同时,杨占平坚持难题攻关和产品研发。他牵头承担的“静电纺纳米醋纤”等两个部级重点科研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结题验收并获得高度肯定。作为行业细支烟卷烟材料重大专项首席专家,他还牵头组织开展专项研究攻关,其中7个创新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项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他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等各类奖项。

创新的脚步,始终不曾停歇。以协同创新发展,打造“华维”品牌为目标,杨占平正带领团队向着“国际醋纤行业隐形冠军”的王座进发。

【创新感言】在企业创新发展中,我深感领导与战略、顾客与市场的重要性,深知技术创新需要机制协同创新的推动,只有机制与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才能真正激发创新活力。要有团队意识,善于开展跨学科的交流碰撞,开拓视野,抬头看路,埋头科研。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首席专家刘曼华:

临床+科研,做患者的健康守门人 

从医40年,刘曼华一直奋斗在医疗第一线,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面对问诊、手术等满负荷的工作量,她却始终不曾有过怨言:“医生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只有时刻以解决病人的疾苦为中心,才是一名称职的医务工作者。”

res10_attpic_brief.jpg

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倾注的心血,也让刘曼华成长为妇科领域的专家。在肿瘤治疗上,她将手术、放疗、化疗(静脉、介入)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创立了一整套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她倡导“以人为本”的医疗新概念与治疗新机制,研究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卵巢组织学及功能的影响,其科研成果获得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由她开创的子宫肌瘤的新术式,给许多不孕患者带来生育希望。

刘曼华不但是女性患者口中“找她看病就放心”的健康守门人,还是一位拥有多项知识产权的发明家。为保证手术患者的身份识别安全制度,她开发了高保真病人核查无线网络系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她为盆底重建手术患者制作的专用手术护理垫,为患者减少了感染环节、有效防止术后的压疮和下肢血栓的发生,目前已获国家发明专利。近5年来,刘曼华以第一通讯作者署名发表论文16篇,发表SCI文章7篇,参与编写专著1部。获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创新感言】医学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学科,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思考,增强对疾病认识的能力,才能科学推进医疗事业的发展,人性化地为患者服务。我们要重视临床工作的总结,提出新的思路进行课题的研究。


沃太能源南通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宏亮:
用核心技术夺得行业话语权

大学毕业后,袁宏亮入职德国西门子、宝马等国际知名企业,事业顺风顺水。2012年,他却放弃了技术高管职位,回国创业。彼时,国内储能市场一片空白,袁宏亮偏要做这个领域的拓荒者。他2012年成立沃太能源,专注于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从3人创业团队到如今100多人的跨国企业,沃太能源已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装机过万套储能系统,并在欧洲、澳洲设立全资子公司。2018年,公司销售额破亿元。

res07_attpic_brief.jpg

光鲜成绩的背后,是无数个饱受煎熬的日日夜夜。起初,袁宏亮带领研发人员在实验室里写产品程序,搞技术研发。一两年没有产出效率,发不出工资,他抵押自己的房子,支撑企业挺下来。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一片唱衰声,员工信念动摇时,是他振臂一呼鼓励大家坚守。“我坚信,储能技术才是新能源的未来。”目光犀利的袁宏亮瞄准家用市场,将市场定位在欧洲、澳洲等电价较贵的发达地区及东南亚等电网不完备的地区。

面对强大的欧美韩国际大牌公司,袁宏亮带领的江苏省双创人才团队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目前,公司已申请自主专利53件,产品获得多个国际标准认证,公司成为唯一一家入围世界储能大奖EES十强的中国企业,并被评为中国储能产业最佳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

【创新感言】让清洁能源最大程度惠及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是储能人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我将带领沃太能源冲刺世界储能前三强,实现从储能设备供应商向虚拟电力服务商转型,让企业成长为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



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博士生导师华亮:
自主创新推进产教融合

作为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的负责人,华亮一直活跃在教学科研一线,主持参与了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等10余项。他指导的学生也不负所望地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奖项20余个。

res13_attpic_brief.jpg

在华亮看来,教学科研的创新成果应该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他担任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级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被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件、软件著作权4件、实用新型及外观设计专利20余项。参与完成“江苏省电机能效定级及故障诊断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新能源装备及其智能测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工作,促进了区域电机及其拖动产品、工业机器人装备、新能源装备制造、测试及应用技术水平提升。

华亮还是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在企业担任副总经理兼研发中心副主任。参与组织校企联合开展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攻关,“高效节能风机用高性能铝合金叶轮成套制造技术及装备”“超高效电机转子压铸等相关工艺改进和技术研发”等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关成果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荣誉。

【创新感言】作为一名高校科研工作者,我将始终坚持把社会责任融入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自主创新,推进产教融合,为科研兴教、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江苏省特级教师、启东中学科创教师、正高级教师文云全:
激发儿童潜能,培养创新生力军

1996年,文云全从巴山蜀水来到启东,成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他并不满足于简单的教授物理,两年后“转型”为一名专职的科技教师。教学过程中,他用典型有趣的案例结合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巧妙合理的肢体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以此触发学生的创造兴奋点。

res16_attpic_brief.jpg

为搭建有效平台,文云全率先组织成立了中学科协,率先实行“科技创新星级证书”制度,让科技创新教育走上了组织化、制度化的快车道。多年来,他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市课题研究,数篇论文在《教学与管理》《现代中小学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发表。教学成果获首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奖和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执行主编了多本教材。

以为创新人才发展服务为己任,文云全不断激活儿童创造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由他辅导的学生科技创新超过2万项,2名学生获评中国少年科学院院士,10名学生获评中国当代发明家,大批学生成为创新标兵、小发明家。近5年辅导学生获国际奖9项,国家级奖30多项,省市级奖300多项,申请国家专利200多项。其本人也先后获评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科技创新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全国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等。

【创新感言】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让中小学创新人才培养校本化,也需要进一步发挥学校特色教育优势,更需要社会多方给力,建构更加完备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营造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生态文化。

作者:市科协徐燕 喻小津 南通日报王玮丽

责任编辑:喻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