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十六条建议
发布时间:2010-03-31

内部刊物

领导批示:

 

第1期(总第77期)

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编                2010年3月31日

 

关于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十六条建议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既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决定南通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南通经济虽然有了快速高效的发展,但同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相关要求、同省内先进兄弟城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就经济总量而言,仍然偏小。2009年全市实现GDP2872.8亿元,从经济结构看,还不够优化,存在着四个“偏低”:一是三次产业结构中,三产比重偏低;二是工业结构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三是企业结构中,上规模龙头企业比重偏低;四是产品结构中,高端产品、名牌产品、最终产品比重偏低。我市纺织服装业以纺织原材料加工和中低档服装为主,电子信息产业以电子材料加工、元器件配套产品制造居多,石化新材料主要是化工中间体加工,船舶海洋工程也以焊接壳体钢结构为主。我市在全国范围内知名的工业企业和特色品牌很少。结合前期组织开展的相关调查研究,现提出关于我市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相关建议:

一、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优化我市经济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加速现代化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市大交通格局的形成和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正在兴起,要在继续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抓住这次新的亮点,迅速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1、注重发展现代物流业。我市物流企业发展较快,但是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的规划建设相对迟缓。物流企业数量较多,较大企业很少,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功能的或者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基本没有。要围绕建设长三角北翼区域性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市区重点建设南通港综合物流园、火车东站物流园、观音山物流园、通富路物流园、南通空港物流园等,并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布局沿江、沿海特色物流园区带。

2、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近年来,我市服务外包业有了一些起色,但与南京、苏州、无锡等地服务外包业发展的差距非常明显,我市要以跻身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契机,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区域性客户支持中心、与本地制造业结合的特色研发设计外包中心、上海软件外包企业交付中心等。

3、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一山、一水、一人、一城”已成为我市文化旅游业的特色和品牌,要继续保护好、发展好。此外,作为“中国近代第一城”要加大对我市的工业科技文化遗产和江海特色古镇古民居的保护开发,注意挖掘、整理并保护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善待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高度重点规划对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青墩文化遗址进行挖掘和整理,厘清历史文化渊缘,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筹建青墩历史文化博物馆。

二、关于发展支柱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已形成了轻纺、化工、船舶修造与海洋工程等具有南通特色的支柱产业。但总的看我市支柱产业规模还偏小,水平还不高,对经济的支撑力还不够大,要发挥南通的优势,在壮大提高支柱产业上下功夫。

4、立足现有产业优势,依托科技创新,提升支柱产业水平。纺织服装产业应注重纺织材料后整理技术开发应用,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并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纺织服装产业。船舶制造在保证完工量的前提下,提升产品水平和档次,2009年我市规模以上造船总量52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及特种船舶完工量258万综合吨,泰州市造船总量已超过我市,附加值较高的海洋工程装备完工量虽低于我市,我们也应予高度重视,注重技术进步,进一步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的海洋工程装备方向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应注重技术改造,保证技术向发展前沿延伸,产业向最终产品和整机产品方向发展。

5、利用产业园区优势,加快产业聚集,扩大支柱产业规模。要做大做强原有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和市级工业园区,努力完善基础配套设施,优化服务体系,明确产业特色定位,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2009年,泰州医药高新产业园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成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总公司投资22亿元建设中国医药城动物生物医药园,泰州市规划五年内泰州医药城内将集聚1000家研发企业和生产企业,年产出达1000亿元,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密集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

6、结合江海区位优势,引进重大项目,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南通滨江临海,靠近经济中心上海,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要在引进重大项目上取得更大突破,重点引进产业带动性强、市场前景好、产业链延伸长的重大项目,建议依托我市精细化工新材料中间体的现有产业优势,吸引中石化、中石油或中海油在我市建立1000万吨石油炼化基地,进行石油产品深加工,带动我市石化新材料产业成为更大的龙头支柱产业。

三、关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加快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不仅是战胜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应对未来竞争,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省委提出我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生物技术、环保、软件与服务外包、传感网等,南通虽然有一些基础,但没有形成“气候”,缺乏产业规模,要及早谋划,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7、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发展新兴产业。研究国际国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分析我市的比较优势和相关产业领域的发展前景与空间,制定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选择1-2个产业领域集中力量,坚持不懈,持续扶持,为南通新兴产业发展进行战略储备。

8、抓点连线,集聚集成发展新兴产业。梳理我市现有的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及生物技术、环保、软件与服务外包、传感网等领域的企业,通过产品开发,实现原有产品结构上接下连,左右延伸,点连成线,线织成网,集聚发展我市现有新兴产业产品群,集成壮大我市新兴产业。

9、战略联盟,抢占先机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的萌生、发育、成长、壮大过程必然涉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试基地、工业企业等各类主体,要引导我市同一战略产业发展方向的主要企业首先联合起来,主动与全国范围内的相关企业相协调,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则、符合产业政策导向、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吸引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结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先机。

10、择优引进,“无中生有”发展新兴产业。我市在招商引资、引进项目方面已有些非常成功的案例,但兄弟城市的经验更值得借鉴,2009年泰州市引进台湾纬创集团投资10亿美元建立纬创资通(泰州)有限公司,从事笔记本电脑生产及销售,今后5年全部达产后,项目本身产值可突破1000亿元,将超过泰州现有的机电船舶、医药、化工三大支柱产业的一半,同时还会带动200多个配套企业跟进。

四、关于发展规模龙头企业

一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我市上规模的龙头企业很少,因此更要下大力气培育龙头企业。

11、遴选对象,重点扶持规模企业发展。要在我市现有的7008家规模企业中,选择经营管理者扩张意识强、产品市场容量大、产业膨胀快、品牌基础好的企业作为大型龙头骨干企业的培育对象,由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重点扶持,全力培育。

12、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催生规模企业。要引导土地、资金、人才等相关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整合,达到更优状态,推进规模企业快速培育成大型龙头骨干企业。熔盛重工的成功实践也可以说是在于将优质的岸线、雄厚的资金、高端的人才等整合在一起,5年时间内将一片芦苇荡造就成我市首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

13、优化环境,招引“巨龙”企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近年来,我市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但在主动跟进服务、专业化精细化服务方面仍有一定差距,要保证全体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岗、在行、在状态”,重点组织力量与世界500强和“中”字、“国”字号企业加强联系沟通,争取这些“巨型航母”企业将南通作为其战略扩张的基地,努力实现南通招引巨龙企业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

五、关于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要加快我市转型升级,必须培育建设一支庞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14、加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经营管理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家,但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缺乏经营管理人才,影响发展壮大的情况,同时不少企业主正逐步将经营管理任务过渡给“二代”、“三代”。为避免对经济转型产业发展的波动,要引导建立职业经理人队伍,调研出台加强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意见,加强教育培训,大力引进人才。

15、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要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江海英才计划为契机,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结合我市产业和企业需求,依托南通市科技人员进修学院等高层次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华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高校培养机械、电子、纺织、船舶、化工等专业领域在职博士、硕士层次人才。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坚持刚性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同时要继续充分发挥南通市院士联系服务部等机构的作用,广泛联系院士专家,并在中科院和江苏省现有的院省合作框架内,参照我省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泰州、连云港等地相关做法,建立定期与中科院合作互动机制,争取先期设立中科院应用技术转移中心,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抓住契机柔性引进院士专家,并联合建立某些专业领域的高层次研发机构。

16、建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引导企业为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搭建学习和成长的平台,避免出现研发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只能依靠晋升行政管理岗位获得提拔的窘境,为一线专业技术人才搭建个人实现的平台和职业上升的通道,大力推进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报:中共南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省科协

南通市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室        2010年3月3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