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区高端色织布后整理加工发展瓶颈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科技工作者建议201801(总第100期) 发布时间:2018-12-28

色织布融合技术和艺术,能表现都市时尚,产品档次比较高,在纺织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色织坯布整理加工是色织面料生产链中产品深加工、提升品质、功能和价值的重要环节。南通市区色织产业基础具有传统优势,但高端色织布后整理加工面临发展瓶颈。

一、现状分析

1、产业基础具有优势,持续发展瓶颈凸显。

三十多年来,南通市区已形成观音山和先锋地区色织产业板块,以及成长性较强的东邦纺织、华业纺织、棉丽纺织等企业,工艺装备水平较为先进,产品档次较高,年产量3~4亿米(约占全国总产量10%)。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加快,观音山、先锋地区纺织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影响,而规划中的通州湾高端纺织产业园进展不快,不少企业对生存和发展有矛盾心态,持观望态度,甚至谋求“外迁”,市区色织布产业持续发展遇到瓶颈。

2、后整理加工能力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高。

一是后整理加工“小而散”状况未能根本改变,企业规模不大,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舒适性、功能性高品质后整理加工缺乏,一些超柔软、吸湿快干、防紫外线后整理须送往苏南、浙江等地加工;三是工艺装备水平不高,企业研发投入不够。

3、生态环境刚性约束,后整理加工产能出现“断档”。

后整理加工与染色、印花虽然同属于印染范畴,但其整理加工过程产生污染的程度和强度,在印染行业三类生产过程中为最小,污染物治理比较容易实现。

随着深化“263”专项行动,观音山和先锋地区属通吕运河流域,印染行业大力整治,强制关停了装备落后、能耗大、治污达不到要求的后整理加工企业,产生后整理加工产能 “断档”,纷纷转移到外省市整理加工。

二、对策建议

1. 发挥区域品牌效应,推进后整理产业园区建设。

色织后整理企业集中在产业园区采取集中供热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有利于采用先进的供热、污水处理工艺,达到降低能耗、节约用地、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使各生产要素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发挥。

利用好目前关停企业的排污指标,积极进行后整理产业园区建设。进一步推进通州湾高端纺织产业园建设,将高端色织后整理产业园纳入首期建设。总体而言,色织后整理加工的污染强度要比染色、印花企业小,对初期的产业园区建设是非常有利的。

制订严格的入园标准和条件,引入高端的后整理企业,做到高起点、高标准。

2.强化产业引导,促进整理加工高端集约化发展。

认真执行工信部下发《印染行业规范条件(2017版)》和《印染企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严格对后整理加工过程综合能耗和用水的考核,强行淘汰落后产能。

重点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向规模化、高端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转型,以优势企业为主体,实现资产的重组和资源的整合。

对新建或改扩建后整理项目要鼓励进行差别化发展,传统产品向中、高端发展,要积极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采用污染强度小、节能环保的设备。

3.加速技术创新,开发应用后整理新技术。

积极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新品开发工作,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运用,给予各种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

积极跟踪新技术的发展,鼓励企业对新整理工艺的研究,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绿色环保、资源综合利用上下功夫,引进和改造无水少水整理装备,实现低排污甚至零排放。

提高色织后整理加工企业智能化水平,主要设备参数要实现在线检测和自动控制,使新建或改扩建后整理生产线总体水平要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公共平台,大力培养和引进后整理人才。

建立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机制。依托南通高校培养人才,为南通后整理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要采取积极激励机制引进高端人才,并做到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培养大批后整理各类人才,为打造纺织后整理强市奠定基础。


作者: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南通市色织面料研发中心主任   张进武 


责任编辑:严惠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