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学普及>科普创建
关于印发《“百城千校万村行动”江苏省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7-07-28

各设区市、县(市、区)科协,各有关直属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的意见》,有效推进“百城千校万村行动”在我省的深入实施,全面提升我省科普信息化建设水平,省科协研究制定了《“百城千校万村行动”江苏省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2017710


“百城千校万村行动”江苏省实施方案

 

为促进科普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和精准推送,推动江苏科普工作的创新发展和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提升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开展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的意见》和“百城千校万村行动”(以下简称“百千万行动”)部署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实施《江苏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坚持需求导向,大力实施“百千万行动”,推动科普理念、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传播手段、服务模式等全面创新,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两聚一高”新江苏构筑更加坚实的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二)目标任务突出互联网思维,依托先进信息技术和已有科普阵地,以载体建设和资源开发为抓手,以优质科普资源内容落地应用为重点,强化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营造科普创新氛围,提升科普供给效率和服务效能,着力构建普惠共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高效便捷、作用显著、覆盖城乡、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科普体系,到2020年实现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4%

(三)实施原则。在前期全国科普信息化综合应用试点基础上,在南京市、徐州市、苏州市、南通市四地和有条件的县(市、区)开展示范建设,逐步延伸至所有设区市、县(市、区),深入广大城乡基层

1全面动员、示范引导。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鼓励支持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城镇社区、学校等先行先试,同时在总结以往实践及经验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精准服务,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施策,两级建设、四级应用,鼓励支持各地结合各自实际自主选择和确定落地应用的具体方案,推动各地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科普服务模式

3统筹协调、集成资源加强与组织、宣传、教育、农业、文化等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单位的联合协作,整合面向基层的科普文化资源和服务,促进优化配置、共建共享、综合管理,形成工作合力。

二、重点任务

(一)拓展科普阵地创新科学传播方式,融合拓宽传播渠道,建立完善江苏“科普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移动端、公益广告栏、科普e站、科普基础设施等全方位、立体化科普传播方阵,推动实现一次开发、多次应用的全媒体、跨终端传播,广泛深入宣传科普中国、江苏“科普云”等优质科普资源内容。

1建好用好“科普云”系统。深入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联合市场主体持续打造“门户网站+手机APP+信息科普大屏+微信”四位一体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协调《科学大众》杂志社、市场主体以及有关设区市、县(市、区)科协,用好“科普云”监控中心,对已布点终端实现可控、可管、可视管理,实时通报各地终端运行情况,提升各地科普信息化终端覆盖面和运行管理水平。加大慧科网、“科普云”科普大屏、APP及微信等有关产品研发、软件升级和市场推广,扩大“科普云”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2加强主流媒体合作。持续扩大《科学生活》、《科学会客厅》等品牌科普影视栏目的影响力,引导推动主流媒体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在当地有线电视(网络电视)、广播电台开设科普节目(栏目)或增加科普内容播放时间和传播频率,每周播出“科普中国”或“科普云”内容不少于3次、时长不低于45分钟。推动在当地报刊、杂志开设科普专题或专栏,每周刊登“科普中国”、“科普云”等科普内容不少于3篇。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科普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推动科协系统科普报刊杂志开展数字化出版的有益探索,办好用好《科学大众》、《江苏科技报》等科普类报刊

3打造移动端传播平台。运用即时通讯工具、APP等新媒体平台,加大移动端科普传播力度,加强线上线下资源应用和活动体验。支持引导我省科技工作者自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或充分利用“苏科家园”平台、省STEM云中心、科普志愿者网站等既有阵地,持续打造集科技工作者、科研机构、科普机构自媒体于一体的科普新媒体矩阵,实现“科普中国”、“科普云”等资源内容的规模性自主分发传播。组织各地做好科普中国账号注册登录及机构认证与基站认证工作,鼓励各地以基层专兼职科普工作者、科普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等科普人员为核心,建立微信群、QQ群等移动工作社群;与运营商互利合作,通过手机流量赠送、积分换送、抢红包等形式,引导专兼职科普员关注、下载、传播、分享“科普中国”、“科普云”等资源内容扎实推进科普短信等常规渠道传播。

4、建设科普e站。以科普大屏等为载体,按照“有场所、有终端、有网络、有活动、有人员和统一标识”的标准,以社区、学校和农村等为重点建设科普e站。落实各方职责,凡是由省科协专项补助接入“科普云”终端的苏北和苏中“兴高宝”地区城镇社区,在2017年内完成社区e站建设;其它自主布点安装信息化终端的城镇社区,鼓励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与“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无缝对接。利用学校的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场所,联合教育部门借助于青少年核心素养课程体系的建构,结合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序推动校园e站建设。依托农技协、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村民委员会等,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农技耘”、“农服通”等终端平台建设乡村e站,推动解决信息进村入户难题。

5、推进科普进公益广告。扩大公共服务场所人流量大、传播快、受众广的宣传效应,积极推动在楼宇、影院以及公交、地铁、机场等人流密集场所现有显示终端上播放“科普中国”、“科普云”等优质资源内容用好“科学号”地铁专列等宣传载体,通过公益广告栏展示、展播、展览等方式推介优秀科普作品、传播科普内容,在全社会不断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郁氛围

6提高科普设施服务水平。充分利用科普场馆、科普学校(社区科普大学)、科普活动站、科普图书室等各类既有科普阵地,打造一批高水平社区科普馆、中小学校科普馆、农村科普馆等科普设施,在已获中央财政补助的免费开放试点的科技馆门票上印刷“科普中国”标识,拓宽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普设施服务范围,整合职工书屋等已有设施平台的科普功能,以展览、图书、海报、挂图等形式展现,将“科普中国”、“科普云”等信息资源定向、精准地覆盖到基层。以实体科技馆为基础,应用前沿技术建设网上科技馆,建好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科技馆示范项目。

(二)丰富科普资源。坚持“内容为王”,顺应信息社会科学传播发展趋势,创新内容表达和传播形式,注意把握好深与浅、普及与提高、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关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公众。

1坚持科学权威。建立健全“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编审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专家审核和公众纠错相结合的科学传播内容把关机制支持科技专家参与科普内容开发选题策划,鼓励科技专家在新闻媒体发表科普作品,增强科普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结合国际国内最新科技发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和突发事件,引导科协系统内外媒体进一步宣传国内、省内科技事业发展成就和优秀科学家先进事迹,及时刊播科普报道、专家访谈、专题节目等,树立正面舆论导向。

2坚持需求导向。以公众科普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支持原创科普内容生产开发,强化科普与人文、艺术以及当地实际的融合,围绕公众关心的卫生健康、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加大宣传解读力度,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及时澄清谣言,让科普更接地气着力开发AR图书、科普微视频、网络科普游戏等优质科普资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集成改编现有科普内容资源,不断扩大江苏优质科普资源在全国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坚持开放共享。持续开展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赛、优秀科普作品评选等活动,提升《科普动视》等科普微视频制播水平,发现、扶持一批优秀科普创作人员和团队。明确《科学大众》杂志社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落实《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资源开发实施办法》,协调促进科协系统内外科普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通过自主研发、合作开发、公开征集、市场采购等方式不断丰富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科普资源内容

(三)开展精准服务。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根据“科普云”终端实时运行情况,感知科普热点,做到内容偏好、地域分布、行为轨迹等精准分析、精准服务。

1、细分科普对象。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优势,以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大重点人群为基础,细分科普对象,定向、精准地将科普文章、动漫、视频、微电影等科普信息资源送达目标人群;推动普惠性科普内容的传播,大力发展个性化、地域化、特色化科普需求定制增值服务,促进科普信息资源的广泛深度应用。根据国家信息安全要求,分级分类配置权限,切实保障信息化终端物理安全、网络安全。

2开展科普活动。借助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全国科普日江苏省科普宣传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文化进万家、科技助力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等活动载体充分利“科普中国”、“科普云”等优质资源内容,通过信息化与传统科普相结合方式,主动组织开展科普教育培训、展览、咨询、讲座、演出、竞赛和互动体验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各类科普活动。各类科普e站要制定科普活动安排表、定期开展活动。在不泄密、保护知识产权的情况下,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工程中心(实验室)、高新技术企业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生产设施(车间)等科技类设施,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3、壮大科普队伍。加强科普信息化创作设计、研究开发、活动策划组织、宣传推广、经营管理等专门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基层实用人才的培养。广泛动员各级学会专业人才、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单位基层从业人员、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村官、各类媒体从业者等从事科普宣传,每年定期组织对专兼职科普信息员的培训。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持续开展省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组建、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聘任以及省专家科普演讲团成员遴选等工作,团结带动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升科学传播能力,常态化开展“百名首席科技传播专家进百校”“百个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进百县(市、区)”“百个科普志愿者服务团队进百村(社区)”活动,切实推动科普进社区、农村、学校、军营、企业等广大城乡基层,让科普志愿服务深入人心。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省科协成立“百千万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省实施工作,省科协科普部具体负责有关工作组织协调、宣传推广、督查考核。各地要建立“百千万行动”领导小组,负责人由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按照有关要求制定具体目标、任务、指标、进度及落实措施线上线下共同推进工作落实。要研究制定统筹经费的措施,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和有关项目奖补,积极吸纳社会投入。

(二)创新落地模式。按照两级建设、四级应用的原则,推动“科普中国”、“科普云”等优质科普资源落地应用,扩大“科普中国”、“科普云”品牌影响力和传播面。加强与组织、宣传、教育、环保、农业、卫生计生、文化、食品安全等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员单位的协同合作,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在其它部门单位渠道平台的落地应用。探索通过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吸纳社会资本,扩大科普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引导支持参与各方狠抓服务效能,不断增强公众科普公共服务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规范考核管理。加强“百千万行动”工作的管理指导,将有关任务纳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科普工作和科普示范创建等工作及考核指标中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常态化制度化,监测评估实施情况和效果,针对性提出对策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平台广泛深入宣传“百千万行动”,及时总结组织有力、协调到位、实施有效的好做法和先进经验,以编印简报、经验座谈、现场观摩等方式加大示范推广,形成良性循环。加强对各地“百千万行动”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根据中国科协有关考核要求,“百千万行动”实施地所在设区市科协10月底前完成年度考核自评,省科协11月内完成考核初审、工作总结并向中国科协推荐上报。

四、时序进度

——2017年,制定印发《“百千万行动”江苏省实施工作方案》,成立江苏省科协“百千万行动”领导机构,启动南京市、徐州市、苏州市、南通市(含省会城市、副省级市)四地和南京市鼓楼区、江宁区试点示范建设;计划使用中央财政“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转移资金,会同市场主体,启动开展“科普云”二期项目建设,年底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城镇社区e站全覆盖和省级“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科学教育特色学校”、STEM教育试点学校校园e站全覆盖,示范点科普宣传阵地全覆盖,各设区市城市公交、地铁“科普动视”全覆盖

——2018年,总结示范市和示范区建设经验,全面启动其它设区市“百千万行动”建设和乡村e站建设,扩大示范县(市、区)试点,实现各设区市科普宣传阵地全覆盖,全省中小学校校园e站全覆盖。

——2019年,在所有县(市、区)开展“百千万行动”建设,实现各县(市、区)科普宣传阵地全覆盖,全省乡村e站全覆盖

——2020年,实现科普信息化终端在科普教育(旅游)基地、公交地铁、医院等人口密集的公共服务场所广覆盖,科普宣传深入广大城乡基层

                                                                                                                来源:江苏公众科技网

                                                                                                                 责任编辑:宣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