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南通大学艺术中心剧场舞台的大幕拉开,实验室里数据的反复验证,象征希望小红花的生命接力,出国浪潮中“逆流而行”的坚定选择……镁光灯下,话剧演员们以艺术形式讲述身边科学家——“通医人”的故事,生动诠释南通医务科技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5月24日晚,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南通主场活动,大型原创话剧《通医人》进行首场演出,进一步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
江苏省科协二级巡视员王小锋,南通市副市长于立忠,南通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杨广学,南通市慈善总会会长黄巍东,张謇曾孙、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慎欣,南通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杨宇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南通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主任顾晓松等领导、专家与科技工作者代表、南通大学师生代表以及相关单位代表共同观看演出。
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原创的《通医人》,聚焦20世纪90年代的“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群体”,通过青年医者的科研探索、职业抉择与家国情怀,展现“通医人”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并巧妙串联起个体奋斗与时代发展的宏大叙事,让观众在光影中触摸“通医人”的热血与温度。《通医人》生动呈现“通医现象”荣耀时刻的高光以及深度探讨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该剧为《大国良医》系列三部曲之二,是继《通医魂》之后又一现实主义话剧力作。入选南通市2024年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精品扶持项目、中国科协科学家故事舞台剧优秀剧本。
本场演出拉开了南通市“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的序幕。通过现实意义原创剧本火热开演创新主场活动形式,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交流平台,以文化载体传递科技报国的时代强音。南通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成媛媛介绍,从即日至6月上旬,南通市科协将围绕“矢志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主题,联合市级学会、县(市、区)科协以及相关单位开展服务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重点走访慰问优秀科技工作者,举行追忆姚穆院士座谈会等,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重科技工作者,爱护科技人才的浓厚氛围,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话剧《通医人》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引起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共鸣。“先辈们爱岗敬业、仁心仁术,让我深感敬佩。”南通大学智能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综合办公室主任孙琳玲说,作为南通市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的首批成员,自己将把个人奋斗融入科技强国建设的大局之中,肩负起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南通市科协 喻小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