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一场由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博物馆主办,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县教体局老科协分会、县阅读者协会共同承办的科普阅读交流活动如期举行,约100名学生与家长参与了这次科学与文学融合的互动活动,共同探索那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六足王国"。
本次活动由县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科学研训员石卫新老师发起,联合县实验小学507班语文老师徐鑫共同设计。活动组织了507班的学生共读《昆虫记》《小虫子》,用比较性阅读的方法,去探秘“科学视角下的昆虫”与“文学视角下的虫子”两者的认知差异。507班的部分学生分享了阅读思考——这种用科学阅读与语言学习相互渗透的实践,不仅展现了跨学科学习的趣味性,更印证了知识融合的教育价值,学生们的积极互动即为生动注脚。
活动采用开放式沙龙形式展开。徐鑫老师首先系统介绍了班级开展比较性阅读的实施路径与成效,通过"文学观察+科学思维"双维分析框架,结合具体案例对比文字描述与科学观察的异同,并借助思维导图工具,直观呈现比较性阅读的核心逻辑,帮助学生建立跨学科认知模型。
小读者对虫子的介绍将沙龙展示环节变得生动有趣。9位小读者依次登台,用童真的语言和独特的视角分享他们对昆虫世界的观察与思考。孩子们有的通过图文并茂的PPT解析天牛的生活史特征,有的借助生态图谱阐释螳螂的捕食策略,有的运用光学原理分析萤火虫的生物发光机制……每位同学都展示了他们精心准备的观察记录和读书感悟,将科学实证精神与文学想象力有机结合。台下的小观众们时而屏息静听,时而发出惊叹,整个会场洋溢着浓厚的探索氛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晓琴老师在点评环节指出:"法布尔耗费二十载完成《昆虫记》,而同学们今日的观察实践正是科学探索的起点。"这番话语既肯定了学生的阶段性成果,更传递了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引发在场师生的情感共鸣。
随后,县教体局老科协分会会长刘崇国先生给孩子们提出三点希望:保持好奇心、学会团队合作、培养有选择的阅读习惯。他说:“特别让我感动的是,活动展现了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工作者的通力合作,学校和家长积极配合。这种跨部门协作模式,正是新时代科普工作的创新实践。”
活动第二个部分,由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会长、县阅读者协会副会长石卫新老师以《"六足世界"的奥秘——探秘庞大的家族》为题分享了自己对科普阅读与科学实践的理解。通过短视频观看、精美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孩子们探索昆虫王国的神奇与复杂。通过昆虫对自然的贡献、昆虫在大批量减少等议题,与小听众开展互动,从生态平衡的角度正确认识人类对自然的“副作用”。从简单的知识认识到深刻的理性思考,辨析讨论像一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一扇认识自然的新窗口。
经过近两个半小时充满童趣与智慧的科普活动,参与的孩子与家长共同探秘自然的神奇、领略昆虫王国的奇妙,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了对"人类在自然探索中的社会责任"的认知,进一步强化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社会共识,更以创新形式展现了科普教育的独特价值。这既是一场充满意义的认知之旅,也是一场洋溢着乐趣的探索之行。
(作者:石卫新,责任编辑:施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