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院士工作>院士动态
乡音不改 初心未忘——南通籍院士回乡记
发布时间:2017-07-12

“就是这里,这里以前就是我的家!”5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陆建华指着南通新区会议中心的脚底下,激动地说。

    这一天,他和另外四名南通籍院士一起,回归故里,参加2017南通江海国际博览会暨通商大会,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还有四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教授印象初,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李大潜,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校长、教授姚穆,中国工程院院士、总参谋部第五十五所研究员吴慰祖。

    “我的父母还健在,母亲86岁,父亲83岁,都住在南通。每次回南通,第一件事是先去看望父母,第二件事才是工作。”陆建华说。老宅早已拆迁,但陆建华依然清晰地记得,童年时出门上学,抬头便看到狼山和支云塔,沐浴着江风海韵的厚重文化,他在这里上学、生活,直到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我和陆院士的母亲差不多大,今年87了。南通老家不仅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还有90高龄的舅妈健在呢!”一旁的姚穆院士说。清瘦的姚老和蔼可亲,穿着一件普通的夹克,仿佛邻家老爷爷。因为家乡还有亲人与长辈,“每年回家,都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

    姚穆的祖上并不是南通人。“我的祖父是无锡人。1896年,张謇在唐闸筹办大生纱厂,特地聘请祖父到厂里做保全工(修理纺织机器的技术工人),张謇不仅重商,更招贤纳才,祖父就是在张謇的感召下,举家迁到唐闸定居。厂里给我们提供职工宿舍,我在厂里出资兴办的私立敬孺初级中学(现为南通市二中)上学,学费也是厂里资助。张謇,了不起啊!”姚穆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从小耳濡目染与纺织有关的棉、线、纱、布、机器,1948年从南通中学高中毕业后,姚穆又考回到唐闸的南通学院纺织科纺织工程系,从此,纺织原料与工业成为他研究了一辈子的专业领域。

    同样受到先贤荫庇的还有印象初院士。83岁的他就出生、成长在张謇的故乡海门常乐镇,至今一口海门话。上世纪初,张謇在常乐(当时名长乐)接连创办了三所小学,开创了海门小学教育的历史。印象初在张謇与夫人徐氏创办的张徐私立第三初等小学上学。“父老不愁荒,儿童勿忧伧。大家爱国先爱乡,长(常)乐之校真堂堂。”抗战期间,虽然生活动荡,印象初却在这朗朗的校歌声中度过了他求知若渴的小学生涯。

    是啊!无论是抗战时期的颠沛流离,还是内战时期的艰难困苦,南通的教育家们矢志不渝,为孩子们营造了一如既往的严谨向上的学习环境。今年整80岁的李大潜院士,正是出生在抗战伊始。襁褓中的他被父母抱着逃难到上海法租界,4岁时又重返故里。“父母说,家乡南通是个好地方,一定要回家,家会保佑我们的。”回到南通后,李大潜9岁便跳级升入南通私立商益中学(现为启秀中学)。李大潜记忆犹新:“我自小好强争胜,跳级进入初中后的一次测验,为逞能抢着第一个交卷。由于对题目理解不深入,又不仔细检查,结果只得了18分。当时教我算术的老师非常严格,你达不到60分,少一分打一记手心,我才18分该打多少记手心呵,而且用的是戒尺。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种阵势,当时就嚎啕大哭了。还在读小学六年级的一些老同学编了个顺口溜笑话我:‘李大潜,中学生,算术考了18分!’我那个羞愧啊!”从此李大潜改去了浮躁的毛病,三年后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南通中学。1953年,才15岁的李大潜考入了复旦大学数学系。从此开启他人生的新篇章。

    “所以我说,南通现在建设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和上海接轨什么?不仅仅是经济接轨,还有教育。教育的接轨,会让南通输送出更多的人才,同时引进更多的人才。”李大潜说。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成长在新中国的陆建华院士更强烈地感受到家乡对教育的重视。陆建华的启蒙教育阶段是在三角桥小学和十七中初中就读。虽然母校已经在撤并调整中不复存在,但求知过程的快乐、脚踏实地的学风,深刻在陆建华的生命中。考入南通中学后,校园里浓厚的人文学养,为梦想而学习的氛围,为陆建华打开了一片更广阔的视野,他早早展露出热爱科学、喜欢钻研的良好品质,最终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为中国探月工程做出杰出贡献的陆建华院士,不忘将自己所学回报家乡。去年,陆建华及其团队与南通共建“南通先进通信技术研究院”,助力家乡的互联网信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此次回南通的短短行程,陆建华还抽出时间亲赴研究院进行了技术指导。

    姚穆对“回报”的意义有着更深切的感受。当年,姚穆的祖父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回报张謇的赏识;而在大生纱厂出生、成长的姚穆,从敬孺中学到南通学院纺织科,一直没有离开过大生纱厂。他以20岁时奔赴急需各类专业人才的大西北的方式,回报家乡的培养,将自己所学填补了西北纺织业的空白,并成为纺织界的知名学者。如今耄耋之年,姚穆每年又从西北回家乡两三次,每次都要去大生集团考察指导,并建立了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将我在纺织材料上的研究成果回报给家乡。”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为家乡发展出点子提建议,也希望南通能够为大家施展才华、发展事业提供新平台和新机遇!”5月21日,南通市委书记陆志鹏在会见南通籍院士时如是说。

    “家乡南通建设得这么美丽,凝聚了这么多精英人才,我们都由衷地感到高兴。” 印象初院士表示,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会和所有南通籍院士一起积极考虑将研究领域与家乡发展对接,为把南通建设得更加美好贡献力量。

    谁说不是呢?虽然老宅已不在,李大潜还是在市一中附近买了一套房。“我一直记着父母的话,南通是个好地方。我有空就回来住,看着家乡日新月异地发展,想到还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内心无比自豪。”

转引《南通周刊》(2017年5月26日 封1、封2)

责任编辑:严惠慈